网站转让,广告合作,qq 180 999 8888,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谷歌收购人工智能,以及谷歌收购人工智能股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意大利通信管理局对谷歌处以75万欧元罚款,谷歌为何屡屡受罚?
2、苹果在为“人工智能”不停收购, 谁能再做一个谷歌与facebook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收购清单?
3、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哪个国家最强
4、谷歌的人工智能属于当今四大创新么?
5、2016盘点之ai:一面是理想,一面是现实
6、波士顿动力机器人逆天,为何谷歌还要卖掉它?
意大利通信管理局对谷歌处以75万欧元罚款,谷歌为何屡屡受罚?
意大利通信管理局发布公报,决定对拥有视频网站youtube的谷歌和网络营销公司top ads分别罚款75万欧元和70万欧元,因为它们非法发布赌博广告。通信管理局认为,top ads通过其网站和youtube平台上的频道发布赌博内容广告。而谷歌则因未能采取行动删除第三方在youtube平台上发布的非法内容而被罚款。
这不是谷歌第一次受罚了,在2021年9月14日,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kftc)买球app排行网站官网通报,对谷歌开出一张207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4亿元)的反垄断罚单。原因是谷歌滥用了其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迫使三星和lg等设备制造商签订适当的协议,不开发或改编安卓系统的修改版本。这种行为限制了移动操作系统和智能设备领域的创新。罚款金额可能是该组织有史以来开出的第九大罚单。据媒体报道,谷歌已宣布将对其进行上诉。这是因为罚款忽略了安卓系统与其他软件兼容的好处,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谷歌现在将自己描述为一家人工智能优先的公司,这意味着它需要从严重缺乏人才的人工智能领域内获得大量人才,这种人才可以通过收购获得。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交易。收购英国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是谷歌进入该领域的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举措,它希望这将在未来得到回报,但通过这种广泛的收购在人工智能人才方面建立护城河是很困难的。
这就是为什么谷歌在今年早些时候收购非常受欢迎的数据科学社区kaggle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举动。因为kaggle组织了许多预测分析和机器学习方面的比赛,这些比赛向该领域的5万名成员开放。
苹果在为“人工智能”不停收购, 谁能再做一个谷歌与facebook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收购清单?
在通往人工智能谷歌收购人工智能的路上谷歌收购人工智能,google一直在不停地买买买。而且google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收购其实从2006年就开始谷歌收购人工智能了。
deepmind(2014年1月26日被google收购)
deepmind可以说是当下最火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谷歌收购人工智能,于2014年1月26日被google收购。
虽然被谷歌收购,但是deepmind一直是独立运营的,谷歌收购人工智能他们的目标是开发能够“独立思考”的软件。为了能够开发这种类型的人工智能软件,deepmind在海量数据集合的帮助下使用机器学习等技术训练自己的人工智能去完成某些工作任务。
api.ai(2016年9月19日被google收购)
api.ai的api可以透过语音辨识、意图辨识和上下文语境理解等技术,让电脑理解人类语言并转换为行动,协助开发者打造类似siri的对话式智慧助理,可用于聊天机器人、app、智慧家电等。
api.ai已经证明他们可以协助开发者设计、开发和不断改进会话式界面。超过6万名开发者正使用api.ai的工具开发会话式体验。api.ai提供了业界领先的会话式用户界面平台,能够协助谷歌指导开发者持续开发优秀的自然语言界面。
moodstocks(2016年7月6日被google收购)
moodstocks公司成立于2008年,作为一个小的创业公司,他们的规模并不大。
moodstocks公司是以图像识别技术为主,并推出了智能手机的图像识别应用程序moodstocks notes。在加入谷歌在巴黎的研发团队之后,他们将继续研发自己的视觉图像识别工具。
dark blue labs(2014年10月23日被google收购)
dark blue labs是一家深度学习公司,主要从事数据架构以及算法开发工作,被收购后并入deepmind。
jetpac(2014年8月17日被google收购)
总部位于旧金山的jetpac通过instagram等社交图片分享工具制作城市导游服务。通过分析食品、装饰和人物图片,jetpac的软件便可对城市的各种特点进行分析。
jetpac被收购前有三款智能手机应用,包括一款城市导游助手、一款图片分析器和一款图片探测工具,被收购后并入picasa中。
emu(2014年8月6日被google收购)
emu是一个类似语音助手siri但却是“通过文本消息服务的内置助手”。
它整合了类似siri个人助理的功能,将会根据你的聊天记录,自动执行移动助理的任务。比如自动建立日程、设置时间提醒、甚至还能帮你预定餐馆。
emu被google收购后主要用于google hangouts以及google now中。
flutter(2013年10月2日被google收购)
flutter2010年底由navneet dalal和mehul nariyawala创办,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结合手势监测识别技术,使得用户可以用简单的手势来操控电脑和移动设备。
flutter被google收购后主要应用在android以及google x项目中。
wavii(2013年4月23日被google收购)
wavii是一家成立于2009年3月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公司,总部位于西雅图。
wavii主要做的是扫描网络、寻找新闻、然后进行总结,并附上文章来源的全文链接。
wavii被google收购后主要应用在google knowledge graph(google知识图谱)中。
dnnresearch(2013年3月12日被google收购)
dnnresearch公司是由深度学习大神geoffrey hinton与他的两个研究生alex krizhevsky和ilya sutskever成立。由于谷歌在本次收购中没有获得任何实际的产品或服务,所以本次收购实际上属于人才性收购,收购的主体是为了这三人团队。
viewdle(2012年10月1日被google收购)
viewdle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的乌克兰公司,被收购前主要做的是增强现实和面部识别。
viewdle曾经推出的应用包括socialcamera和third eye,social camera是其推出的首款应用,用户只需通过faceprint教会你的相机识别好友,此后只要照片中出现了这些好友,socialcamera就可以自动为他们打上标签。
viewdle被google收购后主要应用在android中。
clever sense(2011年12月13日被google收购)
clever sense是本地推荐应用alfred的开发商。alfred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人工智能和机器算法有机结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场所推荐,推荐的场所包括附近的餐馆、咖啡厅、酒吧和夜店。
clever sense被google收购后主要应用在android中。
pittpatt(2011年7月23日被google收购)
pittpatt是一家由卡耐基梅隆大学孵化的专注于人脸识别和模式识别公司,其开发了一项能在照片、视频和其他媒介之中识别匹配人脸的技术,创造了一系列人脸检测、跟踪和识别的算法。
pittpatt的人脸检测和跟踪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能在照片中确定人脸的位置,在视频中跟踪人脸的移动情况。
pittpatt被google收购后主要应用在android中。
saynow(2011年1月25日被google收购)
saynow是一家成立于2005年的语音识别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帕罗奥托(palo alto)市。
saynow的平台可将语音通讯、一对一通话和集团通话整合到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站,以及android和iphone手机应用中。
saynow被google收购后主要应用在google voice中。
phonetic arts(2010年12月3日被google收购)
phonetic arts公司是一家位于英国的语音合成技术厂商。被google收购前phonetic arts公司的语音合成技术主要用在游戏中,但谷歌希望将该技术用于其电脑声音自动输出系统,以使机器合成的人声更像人类的声音以及更加流利。
phonetic arts被google收购后主要应用在google voice和google translate中。
metaweb(2010年7月16日被google收购)
metaweb是一家从事语义搜索(semantic search)技术开发的风险企业,目标是开发用于web的语义数据存储的基础结构。
metaweb被google收购后主要应用在google search中。
neven vision(2006年8月15日被google收购)
这个可以说是google最早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收购了,可以追溯到2006年。
neven vision是一家图像识别技术公司,其能自动从图片里提取信息、并且辨认图片的内容,被收购前主要应用于手机以及美国政府和执法部门的计量生物学应用中。
neven vision被google收购后主要应用在picasa以及google goggles中。
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哪个国家最强
科技数码大港今天来跟大家说说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哪个国家最强?人工智能领域近几年是科技界关注和发展的热点,甚至被认为会引领下一轮科技革命。目前来看,美国无疑是领头羊,但是中国正在成为美国在这一领域最强劲的对手。所以说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主要在中美之间展开也并不夸张。基于对于下一波科技浪潮中巩固自身全球竞争力的考虑,人工智能被提升到中国的国家战略高度,对这一领域无论是资金、政策亦或在人才和技术引进等方面都在大力扶持。
本轮人工智能浪潮,起源自美国,且主要由私营部门主导。例如,人工智能突然大热,一个主要原因是谷歌旗下的“deepmind”(谷歌收购的一个英国公司)研发出了能下围棋,且胜过人类顶尖棋手的算法。当前,美国企业分布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各个技术层次、各个细分领域,展现出全面领先优势。这背后是(1)美国良好的市场环境;(2)强大的基础研究实力;(3)远胜他国的人才储备。再往后则是深厚的学术传统、成熟的教学研体系。此外,本次人工智能革命,基础是互联网革命带来的大数据。而互联网是由美国创造的。
因此可以说,此次人工智能革命,乃是美国科学技术和产业界长期深耕,厚积薄发的产物。但是,中国也颇受瞩目。因为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强国。可以说,全球人工智能浪潮来临时,站立潮头的只有中美两国。其中美国独领风骚,中国紧随其后,虽然有差距,但差距在缩小。中美与其他地区、国家的差距则非常大,而且还将继续扩大。
中国的优势在于:第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在战略制定、政策规划领域紧锣密鼓;中国地方政府大力推广人工智能,体现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安保等。(2)中国政府、企业具有大胆尝试的劲头,在法律、伦理、规范方面,采用实用主义做法,努力做到事后监管,防止法律法规阻碍技术进步,在此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也迅速予以积极支持。(3)中国市场容量较大,人工智能企业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民众隐私意识较弱,企业能够方便地积累大数据资源,服务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
科技数码大港认为当前,中国在计算能力(主要是超算)、数据资源(基于8亿网民的数据流量)方面具有美国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中国的芯片技术(体现基础研究能力)、人才培养能力(体现高校竞争力)、数据国际化/多样化/多元化(数据代表性和质量)等方面弱于美国。未来中美人工智能竞争将进入缠斗厮杀阶段,短时间还难以分出胜负。
谷歌的人工智能属于当今四大创新么?
在过去几十年里,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潜力的想象还仅仅局限在好莱坞的科幻大片当中。不管是《银翼杀手》,还是《终结者》,人工智能总是与遥远而阴暗的未来相联系。然而,自2014年谷歌以4亿美元收购人工智能创业公司deepmind,至如今其旗下的机器人alphago大战李世乭并获取最终胜利,这一切都预示着,人工智能进入爆发期已经不再是关于未来的预言,它已经成为现实!与科技巨头稳健投资该领域相并行,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正投身于人工智能的激烈竞争当中,并抢先一步进行深挖。
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公司的研究,在2013年,人工智能的全球市场规模就已经达到了9亿美元。牛津大学也曾发表报告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可能将占据美国近一半的就业机会。这或许是个坏消息,但同时也意味着该领域潜在着巨大的机会。而在现实中,大批创新人工智能应用和人工智能公司也正在崛起,并形成了四大主要发展方向。当然,毁灭人类种族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大军不在此列。
2016盘点之ai:一面是理想,一面是现实
2016年对人工智能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或许在技术领域的感知并不明显,在商业层面的“成功”却是前所未有的。
从年初alphago和李世石的围棋大战,到一场场和人工智能有关的发布会,再到刚刚完结的《西部世界》第一季。我们先是被人工智能所震撼,然后被人工智能的商业化所俘虏,最后又为人工智能的未来所恐惧。这里面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有科技巨擘的野心,不管怎样,人工智能终于跳出了实验室的禁锢,成为活跃在科技领域的核心力量。
聚焦到2016年这个时间点来看,人工智能最耀眼的还是商业化的起步。然而,在人工智能被做各种加法、各种布局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笔者将从人工智能现状、场景及未来趋势盘点何为理想何为现实。
资本跑马圈地,人工智能的第三个红利期
距离“人工智能”这个名词的诞生已经有60年,并且在上个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相继迎来了两个红利期。按照这个说法,2016年前后很可能是人工智能的第三个红利期,更重要的是,资本对人工智能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青睐。
venture capital 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到2016 年11 月,全球范围内总计1485 家与人工智能技术有关公司的融资总额达到89 亿美元。同时,cb insight公布了对美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调查结果,这类企业在今年的融资金额约是四年前的十倍,且被收购的企业数量迎来了近几年的最大值。
比资本更加疯狂且更惹人注目的还有疯狂跑马圈地的互联网巨头们。
2016年1月份,苹果收购人工智能初创公司emotient,这家公司的成果在于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读取图片中的面部表情。
2016年5月份,ebay宣布收购expertmaker,这是一家使用机器学习进行大数据分析的瑞典企业。
2016年5月份,英特尔收购了专门从事计算机视觉(cv)算法的初创公司itseez,计划利用itseez专业能力来创建从汽车到安全系统的物联网(iot)。
2016年8月份,微软收购了一个两年半的初创公司genee,其主要产品是一款拥有ai技术的智能日程工具。
2016年9月份,谷歌相继收购了用于开发聊天机器人的人工智能平台api.ai,距离收购视觉搜索创企moodstock仅过去两个月之久。
2016年9月份,亚马逊低调收购了机器人创业公司angel.ai,这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成为亚马逊“新机器人产品”的项目负责人。
当然,上述列举的案例只是这些科技巨头们近几年收购事件中的很小一部分。打败了李世石的alphago出自创业者之手,亚马逊echo智能音响的诞生和初创公司yap和evi不无关系,就连曾经让世界惊艳的siri也是在初创产品的雏形上打造的,这些收购具有鲜明的美国互联网色彩。同样,中国互联网行业对人工智能的热情也是如此高涨,但模式却和美国有所不同。
百度可以说是国内在人工智能领域“声势”最大的玩家,诸如百度大脑、百度医疗大脑、天智云计算买球官网平台的解决方案等等。以至于在今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人工智能成功取代o2o成为百度新的“旗帜”,再加上吴恩达、百度无人驾驶车等专家和产品的频繁亮相,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获得了不小的关注。
2016年之前,阿里采取了错位营销的战略,把人工智能统一规划在“云服务”内来做推广。2016年以来,阿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动作也开始趋于高调。先是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方面“炫技”营销,在今年八月份直接推出了et机器人,涵盖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情感分析等技术。
在bat的阵营中,腾讯可以说是在ai方面动作最为“迟缓”的,直到现在令人印象深刻的动作也只有qq互联和微信硬件平台。不过在人工智能技术层面,腾讯上镜的机会并不比百度和阿里少,在今年相继投资了数据公司diffbot和碳云智能等人工智能相关的公司,或是借鉴了国外的思路。
除此之外,网易、360、科大讯飞等也把人工智能视为新一轮的机遇,比如丁磊直言“下一个十年的方向肯定是人工智能,比如汽车驾驶、辅助机器人等”,网易自身也推出了全智能客服系统网易七鱼、人工智能反垃圾云服务网易易盾等。可以肯定的是,虽然国内二三阵营的互联网公司在2016年并未有过多的动作,大多企业已经开始了和人工智能有关的布局。
即便和巨头相比,国内的人工智能创业者不那么耀眼,整个行业的春天已是不争的事实。此前乌镇智库和网易科技联合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中,在人工智能投资专注度最高的15家投资机构中,真格基金、维港投资这两家来自中国的投资机构赫然在列,碳云智能、出门问问、云知声等创业公司也出现了极高的频次。虽然国内人工智能创业者所展现出的热度和高度仍不及美国、以色列等国家,让人感同身受的是,几乎在每一场科技展览会上都不难看到大大小小的人工智能企业。
诚然,在巨头眼中“人工智能”是不可错失的机遇,对创业者来说“人工智能”是互联网之后的新一轮曙光,而资本也抱着投资人工智能“一本万利”的心态。人工智能寄托了太多人的理想,但现实应用呢?
巨头卡位布局,人工智能的落地是个什么命题?
正如开头所说,在技术层面对人工智能进展的感知并不明显,至少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站出来“神化”人工智能。可在商业层面,相比于上两次红利期,足以用成功一词来形容。此前谈到智能和ai,很多人喜欢称之为伪命题,那么在商业化如此成功的2016年,人工智能的落地情况如何呢?
笔者在此选取了5个应用场景来进行探讨。
1、智能聊天机器人
从苹果推出语音助手siri开始,人们对于“聊天机器人”的欲望进一步爆发,虽然和科幻电影里的“贾维斯”等仍相距甚远,从虚拟聊天助手走向有硬件支撑的机器人已然成为2016年的成果之一。比较典型的产品有echo智能音箱以及各种各样的儿童陪伴机器人。或许不少人认为人工智能在这个领域的应用至少需要五年才能逐渐成熟。值得乐观的是,这类软件或机器人已经能够理解自然语言,帮助人们完成邮件、消息回复等功能。相比于只能完成特定指令的扫地机器人,微软小冰、阿里et等结合了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聊天机器人有着长足的进步。
2、智能app
在gartner不久前发布的“2017年前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中,智能app位列第二,似乎预示着人工智能技术将出现在更多的app中。事实上,在2016年使用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出现,比如一些集成了人脸识别技术的支付工具、针对图像识别技术开发的工具类app、电商平台借助机器识别侦查刷单行为,如此种种。根据gartner的定义来看,运用人工智能的形式是通过新的智能特性嵌入到某一行业的现有应用程序中,比如食品厂利用人工智能来检查面包的颜色、形态和芝麻分布,并根据分析结果不断自动调整烤箱和流程。
3、智能投顾
金融似乎是人工智能乐于“入侵”的领域,仅智能投顾就涌现了近百家平台。顾名思义,智能投顾就是人工智能+投资顾问的结合体,借助大数据识别用户的风险喜好,再通过通过算法和模型定制风险资产组合。优势在于费用低、服务效率高、覆盖人群广,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千人千面”的理财需求。国外有wealthfront、betterment、future advisor等知名智能投顾平台,国内也出现了钱景、拿铁财经、理财魔方等模仿者,就连记账软件网易有钱也开始向智能投顾转型。不过在政策和牌照的压力下,智能投顾能走多远仍不得而知。
4、智能硬件
智能硬件的高潮时代应该是在2014年前后,经历了资本看好和看衰之后,2016年不少智能硬件开始加入ai的元素。从idc的预测来看,ai硬件收入将在未来五年内以超过60%的复合年增长率发展。不过,idc等之所以如此乐观,原因在于智能硬件早已不再是智能手环、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代名词,无人驾驶、机器人、无人机等成为新的关注对象。2016年,包括大疆、零度智控等都开始将无人机智能化,无人驾驶被科技巨头和汽车巨头拥抱。人工智能在这个行业的发展似乎值得期待。
5、取代人工
利用人工智能取代人工一直是人类的夙愿,2016年人工智能在这个领域的应用也比较瞩目。除了前面所说的聊天机器人、应用软件、金融、智能硬件等,不少云服务平台也开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2016年比较火爆的直播为例,传统的内容审核机制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资源,诸如网易易盾等反垃圾云服务的出现,结合深度学习、图像识别、语义分析、语音识别、动作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了80%以上的人力投入,“机器审核 人工服务”逐渐成功ugc产品的主要形态。这大概也是人工智能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不难发现,人工智能的落地虽然和想象中仍有一些距离,却也摆脱了伪命题的说法,更重要的是,其中从未少却互联网巨头的身影。既选择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情景感知等核心算法的研究或收购,及早在产品上应用和变现也成了巨头们卡位布局的鲜明特点。也正是如此,几乎可以肯定这次人工智能的高潮不会重蹈前两次的覆辙。
结语
2016年行将结束,或许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仍充当着炫技的角色,或许仍有一些玩家对人工智能寄予了不符合现状的希望。无论如何,行业巨头和创业者都承担了两个角色,即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也就意味着,人工智能离象牙塔越来越远,离商业化越来越近,并非遥不可及。
alter,互联网观察者,长期致力于对智能硬件、云计算、vr等行业的观察研究。
波士顿动力机器人逆天,为何谷歌还要卖掉它?
文/杨剑勇
众多周知,谷歌涉及到众多科技领域,包括太空、医疗、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创新,对于谷歌来说,眼光通常放在未来几十年后的科技,且不计成本地投入,为此更好推进各项技术发展,将谷歌核心业务和与实验性的长期业务进行分割,在2015年对谷歌进行了重组,成立alphabet,众多板块独立发展,成为alphabet旗下控股公司,至此也成为alphabet成为谷歌母公司。
谷歌人工智能帝国
谷歌大脑(google brain)和alphago(阿尔法狗)两大人工智能系统屹立在行业之巅,以及构建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这是谷歌人工智能帝国背后的核心力量。并且谷歌也曾表示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依然是未来一段时期内一直坚持并优先投资的领域,这家搜索巨头正在构建人工智能帝国。
庞大的alphabet的帝国,如今市值高达6900亿美元,仅次于苹果,成为全球排名第二大公司,其中谷歌则是支撑该帝国的核心力量,换句话说,谷歌负责赚钱,其他alphabet旗下公司负责花钱,这个模式在谷歌重组前和重组后都没有改变。
除了谷歌,alphabet其他子公司主要就是负责花钱,但为何偏偏要卖掉旗下逆天的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公司呢?波士顿动力对于谷歌人工智能帝国来说,是众多机器人项目中的很少的部分。
在人工智能领域,谷歌收购了大量的创新创业企业,其中deepmind和波士顿动力备受业界关注,因是alphago(阿尔法狗)横扫围棋界,该人工智能系统的缔造者正是deepmind;对于波士顿动力的关注原因,则是所打造平衡性逆天的机器人,令人们担忧机器人崛起,最终毁灭人类。
警惕天网诞生
发展人工智能是召唤邪恶,还是能造福人类存在较大争议,关于人工智能征服了人类,或者毁灭人类言论也比较多,不过,这种担忧并非天方夜谭,尤其谷歌在训练人工智能,不仅让读了几千本言情小说,甚至还能描述所看到的画面,想象一下,当计算机能够准确地识别和理解它所看到的一切时,世界该是个什么模样?
左图是原图,右图是机器描述它所看到的画面
机器人一旦看、听、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再把这个人工智能大脑植入至平衡力惊人的波士顿动力人形机器人后,世界将会发现什么变化?机器人大军?《终结者》电影天网节奏?而谷歌人工智能工程师也提醒,十年后,“天网”出现并非不可能。
在过去几十万年的时间里面人类大脑不断的进化,但人工智能技术,在最近十年来最激动人心的算法进步无疑是深度学习,由于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储备是当今最强的企业之一,且不计成本地投入该领域,为机器人赋予人工智能是谷歌的重中之重,至此谷歌被视为一家伟大和邪恶并存的公司。
伟大之处在于放在未来几十年后的科技,造福人类;邪恶在于可能毁灭人类,也许若干年后,残存的人类已不记得“天网”曾经叫做“谷歌”。在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谷歌被陷入邪恶漩涡中,而谷歌多次重申人工智能不可能毁灭人类。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2014年谷歌就设立一个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来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设定标准,避免机器人灭绝人类。以及在收购deepmind和波士顿动力也重申不会进入军事领域。尤其波士顿动力在被谷歌收购之前,一直是美国军方资助,谷歌收购后依然在履行此前与军方签署的合作协议。
出售逆天波士顿动力 消除担忧
在去年,波士顿动力所公布的一段人形机器人视频后,让整个世界惊叹,打破了以往机器人不能行走,且笨重迟钝的形象,尤其逆天的平衡性,在被人撞倒在地,也能爬起,看过视频的朋友都会觉得十分惊讶,当观看到这则机器人视频后,就能明白为何有人担心发展人工智能,假如这逆天的机器人装上谷歌大脑后,那么离天网时代的智能机器人就不远了。
在杨剑勇看来,正是波士顿动力的逆天机器人视频曝光后,且在这个时间内,谷歌人工智能系统在人机大战中,alphago击败了韩国围棋九段李世石先生,于是坊间就有传言谷歌将出售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公司。坊间传言表示,由于商业变现缓慢,谷歌有意出售,但在笔者看来,谷歌尽可能要和波士顿动力划清界限,真实意图要消除大众对谷歌人工智能野心担忧。
而google x发言人考特尼·霍纳在早前邮件中也表达了波士顿动力的讨论尽可能不要波及到谷歌机器人部门。霍纳在邮件中写道,“科技媒体对此非常激动,但我们也看到一些负面的评论,说这种产品比较可怕,准备接手人类的工作。”霍纳要求其同事“不要让google x和视频扯上关系”,她在电邮中写道,“我们不希望让媒体讨论波士顿动力在谷歌的地位。”
软银接盘 孙正义豪赌人工智能
波士顿动力所打造的机器人,让其红极一时,但所打造惊人的机器人也是出售的导火线,直到现在才落地,最终被日本软银收购。早前传言是日本丰田收购,但最终被软银接手。孙正义对人工智能充满信心,在大肆收购相关企业,包括全资收购了移动芯片arm,也入股nvidia(英伟达),从芯片层面布局,毕竟芯片是人工智能时代制高点。
另外,日本软银不仅推出了一款pepper人形机器人,也在大肆收购其他机器人公司,包括此次收购波士顿动力机器人也符合日本软银战略,同时波士顿动力也很高兴能成为软银的一部分,共同推动机器人技术发展。
ai人工智能火爆全球,美国拥有最多的ai科技公司,但极具活力的中国企业,也在不断追求a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思必驰ceo高始兴曾指出,ai技术不仅推动了物联网、智能硬件等领域的进步,也将赋能传统行业,提升其价值与效率,ai的应用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在日本软银孙正义看来,人工智能奇点即将到来,目前更多资金投向人工智能领域,为此联合部分国家主权基金、机构联合成立了一直规模高达1000亿美元的基金,主要投资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孙正义正是对万物互联的未来充满各种憧憬。
本文作者杨剑勇,长期关注物联网、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产业。
关于谷歌收购人工智能和谷歌收购人工智能股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